做ogtt该注意什么 这5个细节一定得注意
做ogtt该注意什么
对糖尿病专科医生来说,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(OGTT)是再熟悉不过的了。不过每每在进行糖尿病讲座时,总会被问到一些细节性的问题。今天就来纠结一下这些扰人的小细节。
细节一:75克还是82.5克?
这是一个纠结许多医生的问题。糖尿病诊断标准中用于OGTT的葡萄糖指的是75克无水葡萄糖,其分子量为180.16。而许多医院用50%葡萄糖注射液,它是一水葡萄糖,分子量为198.17。换算一下不难得出,正确剂量为82.5克。
说句实在话,若用高糖注射液,75克还好计算,20ml一支的用7支半,再加一倍水正好300ml,可这82.5克就不好量了。还有用无水糖粉,若在空气中暴露太久也会含有水分子,剂量也会出现偏差。
另外,国外有一些OGTT标准饮料,不仅使用方便,而且口感好,还可以避免因剂量不准确而导致OGTT结果的偏差。我们这样一个糖尿病大国,也很期待这样的产品哟!
细节二:血浆or血清?
糖尿病诊断标准中明确指出,用于诊断的血糖值指的是血浆血糖,那么我们实际工作中用的是什么标本呢?
实际工作中我们的血糖值常被安排在生化系列中,普通管抽血,经血凝块聚缩释出液体检测。其实,这个标本是血清,它与血浆的区别在于不含纤维蛋白原。而抽血后经抗凝处理,通过离心沉淀,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才是血浆。
那么二者的测定结果会有不同吗?
血清需要等血液凝固后离心分离,血清中葡萄糖与凝块的接触时间较长,会被红细胞中酵解酶部分降解,使结果稍偏低,室温较高时更为明显。而血浆则可在采集后尽快分离红细胞,这样葡萄糖降解低于血清。所以严格来讲,二者是有不同的。
细节三:原本偏高的血糖做OGTT时正常了!
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患者体检无意中发现空腹血糖升高,有的已经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,但是正规做糖耐量试验时血糖却正常或较前好转了。细细追问,发现患者在初次发现血糖高后会主动控制饮食,有的甚至晚餐不进碳水化合物。
其实在做OGTT前3天,不应该控制饮食,每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应低于150克,但要控制在250-300克范围,并且维持正常活动。这样情况下的结果才能准确判断病情。
细节四:什么时候用100克面粉?
OGTT检查中提到可以用75克无水葡萄糖,也可以用100克面粉,如何选择呢?
多数患者做糖耐量试验前都有过一次以上的血糖值。如果血糖值比较高,诊断糖尿病已经八九不离十了,建议选用100克面粉。无论口感、饱腹感、对胃刺激方面都优于葡萄糖水。
还有有胃肠道疾患的病人,或临床考虑1型糖尿病,合并酮症的患者,都建议选用馒头餐来做。但实际工作中精确100克面粉的馒头不容易做到,会有所偏差,所以血糖值在临界的还是建议用75克葡萄糖水更准确。
还有一点要提醒患者,是100克面粉做的馒头,不是二两馒头!
细节五:能否即刻送检?
前面我们已经提到,血中葡萄糖会随时间延长被红细胞讲解,使测得的血糖值偏低。但实际工作中很少能做到抽血后马上送检,或先进行离心。有的甚至在抽完最后一次血才送检(空腹及服糖水后1、2、3小时),先后超过3个小时。血标本长时间放置会导致测得的值偏低。
其实除了这些,还有一些是我们在做OGTT时应该注意和提醒患者的。
温馨提示1:糖水多长时间喝完?
OGTT检查要求糖水在5分钟内喝完。但有的患者图个痛快,两三口解决。高糖的渗透压比较高,快速喝下会对胃产生刺激。有的病人会出现恶心、呕吐,使检查没有办法进行下去。
所以不要着急,5分钟慢慢喝。
温馨提示2:喝糖水后可以溜达吗?
有的患者当日除了OGTT还会安排其他检查,趁着抽血间歇跑上跑下在医院各科室做其他检查。
其实OGTT检查要求患者在采血间期要安静休息,不要再安排其他事情。
温馨提示3:带点碳水化合物。
2型糖尿病有个早期症状是反应性低血糖,而在这类患者饮糖水后更容易诱发。所以建议进行OGTT检查的患者带点碳水化合物,比如饼干、馍片、面包什么的,以防万一。
当然,方便的话最好有家属陪检,检查中出现低血糖症状及时和检查人员联系。
温馨提示4:合理安排时间。
上午8-10点是医院化验室采血的高峰时间,而OGTT检查的患者又是定时采血。
所以建议患者提前交费候诊,以免因为排队等原因耽误检查,甚至引起不必要的摩擦影响情绪。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单独设置窗口,为患者提供方便。
温馨提示5:下午可以抽血吗?
常有患者会提出下午来做检查,认为我中午不吃饭下午来做不也是空腹吗?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指出空腹指的是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。也有的患者上午10点以后才来,虽也空腹大于8小时,也建议改天再做。一般我们选择上午7-9点来做空腹血糖。
温馨提示6:检查中一些禁忌。
OGTT检查过程中不喝咖啡及茶,不吸烟,不做剧烈运动。试验前停用影响血糖的药物,如儿茶酚胺、引哚美辛、乙醇、口服避孕药、水杨酸盐等。
总结:
看似简单的一项检查,其实还是有很多细节性的东西,将这些细节告知患者才能使检查结果更准确,也可以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和麻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