蛤蜊有多少种 常吃的8种蛤蜊是哪些
蛤蜊有多少种
蛤蜊,又叫蛤蛎,也称为蛤、文蛤、西施舌、蚌、花甲等,是双壳纲软体动物的统称。其种类繁多,某些种类可以食用。其中常吃的蛤蜊有8种,即:白蛤、青蛤、老头蛤、花蛤、文蛤、西施舌、油蛤和血蛤,各自的味道外壳都不相同,其中花蛤最为鲜美,被称作“天下第一鲜”。
常吃的8种蛤蜊
1、白蛤
白蛤贝壳坚厚,略成四角形。学名为四角蛤蜊,是我国沿海常见的底栖经济贝类,肉细味美、营养丰富。
白蛤是蛤蜊的一种,但花纹和花甲不同。花甲属于横纹,而白蛤的花纹是和贝壳形状类似的环形,同时贝壳成近四角型,两边膨胀,顶壳外凸,并且甲壳的顶部是白色,开口部位有黄褐色圈。
生长线明显粗大,形成凹凸不平的同心环纹,贝壳内面白色,铰 合部宽大,左壳具一个分叉的主齿,右壳具有2个排列成“八”字形的主齿;两壳 前、后侧齿发达均成片状,左壳单片,右壳双片。外韧带小,淡黄色; 内韧带大, 黄褐色。闭壳肌痕显明,前闭壳肌痕稍小,呈卵圆形,后闭壳肌痕稍大,近圆形, 外套痕清楚,接近腹缘。
2、青蛤
青蛤,贝类动物,贝壳中型,韧带外在,位于后方。主齿加上前侧齿有3个。大多分布中国和日本,可以做水产养殖的经济动物。双闭壳肌。套线湾三角形或圆形或缺乏。壳呈膨大的圆形,前端圆弧而後端稍呈楔形,壳的腹缘中央稍尖。前端的小月面及後端的盾面都不清晰。壳顶向两侧膨胀而偏向前方。外壳颜色为黄褐色,但在外缘有紫色,有如一紫色环,因而得名赤嘴蛤。壳上有成长轮及放射肋,在紫色的外环部份特别清晰而成为网纹雕刻。壳的内面为白色,内壳边缘带有紫色并有细小的锯齿排列,铰齿发达而坚硬。
青蛤贝壳略呈圆形,长3~5 cm,高3~5cm,厚约0.5mm。壳外表黄白或青白色。壳顶歪向一方,并有以壳顶为中心的同心层纹,排列紧密,沿此纹或有数条灰蓝色轮纹,腹缘带细齿状,壳内面乳白色或青白色。光滑无纹。体轻,质坚硬略脆,断面层纹不明显。气稍腥,味淡。
青蛤栖息在河口或的砂泥质的浅水区,水深则大约在四至五公尺深,以其强而有力的斧足潜行,平常将水管伸出来交换氧气及吸取食物。
3、老头蛤
老头蛤,又称为太子贝,此贝肉质饱满多汁,鲜嫩可口。
4、花蛤
花甲又名花蛤,通常又称杂色蛤或菲律宾蛤仔,壳长2.5-5.7厘米。商业规模平均40毫米。是一种常见的贝类动物。壳坚固,壳瓣左右相等;两侧不等,壳顶的喙位于前半部分;外形略呈椭圆形。韧带内嵌,不突出壳面,宽厚棕色的椭圆拱形身体几乎延伸到后部边缘的一半。是贝壳类海产品,广泛分布在中国南北海区,它生长迅速,养殖周期短,适应性强(广温、广盐、广分布),离水存活时间长,是一种适合于人工高密度养殖的优良贝类,是中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。
蛤蜊中花蛤最为鲜美,被称作“天下第一鲜”。
5、文蛤
别名华哥,另有称谓为丽文蛤、蚶仔(hān-zǎi)、粉蛲(fěn-náo),白仔,属于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的贝类,是重要的食用贝类之一。
壳呈圆形略呈三角形,内面为瓷白色。原产地为日本,朝鲜半岛、中国大陆、台湾沿岸也有分布。台湾西南沿海的沙岸有养殖文蛤。多栖息于浅海的沙泥底,喜欢生活在有淡水注入的河水湿地与潮间带等地区。购买文蛤宜选壳紧闭者,可将文蛤互敲,有清脆声音的蛤蜊者较为新鲜。
6、西施舌
西施舌,别名车蛤、土匙、沙蛤,为蛤蜊科动物,沙蛤有一种名叫“西施舌”的菜式,是一种叫“沙蛤”的海产壳类做成的。这种非蚬非蚌的贝壳类,呈厚实的三角扇形,小小巧巧的,外壳是淡黄褐色的,顶端有点紫,打开外壳,就有一小截白肉吐出来。因那贝壳被打开时,吐出的白肉象是一条小舌头,不免令人联想多多,故名“西施舌”。
7、油蛤
油蛤是贝类中蛤蜊的一种,壳有花纹、光滑,油光发亮的,大约因此名字里有了个油字。不过其他地方似乎叫法不一样。在上海称为腰蛤。
8、血蛤
血蛤, 又名泥蚶、花蚶,是一种贝类海洋生物,生长在滩涂里。在东南沿海地带,经开水烫几秒之后就可以吃,拨开壳可以看见血一样的分泌液,所以称之为血蛤,东南亚和江浙广东福建沿海一带认为这个东西很滋补,补血。
贝壳较厚,呈卵圆形。放射肋粗壮,约18~21条,肋上具明显的颗粒状结节。壳顶突出,壳表白色,被褐色薄皮,韧带角质,黑色。铰合部直,齿细密。个体较小,一般壳长3~4厘米,在泰国,有的壳长达7~8厘米。外套膜左右对称,除在背部愈合外,其余全部游离。分三层,内层发达,边缘呈波纹状。后闭壳肌大,前闭壳肌小。足呈斧刃状,肥大。鳃位于足部的两侧,具呼吸和滤食功能。消化系统由口、上下唇、内外唇瓣、食道、胃、胃楯、肠、直肠、肛门构成。泥蚶血液含血红素,呈红色。
本文标题:蛤蜊有多少种 常吃的8种蛤蜊是哪些